转调的理论与实践(二十三)

2019-08-06 10:37:01      点击:

     在实践中应注意完整的乐句的设计和分析,特别要注意前后句旋律关系,还应当选取低音线来进行分析。因为转调的设计,也应当与低音线密切结合。

    八、转向各种调性的习作

    依据作品的转调为范例。试做转向其他各种调性的转调实践习作。在新调的“接触”“进入”的环节,适当改变旋律,使用“目的”调的关键和弦,然后在目的调内“延续”,“巩固”。

    现已贝多芬“奏鸣曲”作品14之二,第二乐章主题的第二句,原谱及和弦序式可参阅第五章谱例。

    第四章   转调公式设计

    一、几条原理、

    从功能及变音体系角度来看,概括提出几条有关转调的基本原理,以设计转调公式。

    1、V7--I是迅速进入或建立调性的进行。(它的序列包括了具体的音阶音)

    2、动力性强进行亦迅速的进入或接触调性,但调式并不明确或不巩固。(下属功能亦能明确调性)

    3、SDT的复式终止(包括了音级音及音的倾向的调式体系)巩固的、稳定的建立调性。

    4、进入DT之前的S可以变化地装饰D。(低音上或下行(大或小)二度进入D(属音),而且可以转位,变音。。。)

    5、如果使用DST(在旋律及风格上适应)也能巩固调性。

    6、如上与第四条相似,D也可有可变性来装饰S、T。

    7、任何和弦互相连接,都有一定功能倾向,或是动一静,或静--动或动---动。

    8、动----静、或静----动的进行时和声呼吸的环节,与旋律句法想配合,可以有乐汇,乐句、乐段的句尾(结束处)的呼吸感。

    9、动---动的进行常是组织在一起,继续运动而不呼吸停顿的运动形态。

    10、但是在模进音组内或乐汇内部的动----动的进行,也有“可分”(呼吸)的感觉。

QQ咨询
点我咨询
QQ咨询
点我咨询
加微信咨询更方便